2020年,奥巴马的一本回忆录,像块石头砸进了舆论场。
书名叫《应许之地》,但里面有句话,比书名扎心多了。
奥巴马捅破了窗户纸:美国那帮精英心里跟明镜似的,真刀真枪地公平竞争,他们越来越干不过中国了。
这到底是奥巴马喝多了说胡话,还是华盛顿精心设计的剧本?中美这对老冤家,到底有什么魔力,随便一个动作都能让全世界跟着心跳加速?
有人觉得天塌了,这是美国在公开认怂,承认“世界老大”的帽子要换人戴了。
也有人撇撇嘴,说这是“中国威胁论”的新版本,先把你捧高了,再找理由狠狠地往下踹。
那一年,华尔街慌了神
奥巴马在书里说,这种集体焦虑,可不是从他上台才有的。
早在2006年,华尔街的精英们私下聚会,聊的都是同一个话题:跟中国企业在同等条件下掰手腕,胜算越来越小。
这种不安,很快就被一场金融海啸给彻底点燃了。
2007年的春天,美国经济已经警铃大作。
次贷危机爆发,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就像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推倒了整个美国金融体系。
为了救“房利美”和“房地美”这两个巨头,美国政府眼都不眨地砸进去2000亿美元。
结果呢?连个水花都没看见。
整个金融系统,就像建在沙滩上的城堡,一个浪头过来,哗啦一下,全完了。
你在印钱,我在建未来
2009年,奥巴马就是在这么个烂摊子上任的。
他一上台,就推出了个7870亿美元的经济急救包,又是减税,又是量化宽松。
说白了,就是开动印钞机,疯狂往市场里撒钱。
这剂猛药是把美国暂时稳住了,可全世界的钱袋子都跟着遭了殃。
就在美国手忙脚乱印钱补窟窿的时候,中国给出了完全不同的答案。
一笔4万亿的投资,像精准的外科手术,投向了十大关键领域。
从保障房到农村基建,从高铁网络到教育医疗,招招都打在未来的命脉上。
奥巴马的团队,是亲眼见证了什么叫“中国速度”的。
他在回忆录里写到上海外滩的夜景,说那灯火辉煌的程度,连拉斯维加斯都自愧不如。
随行的保镖雷吉,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鸡蛋:“哥们,这彻底颠覆了我对中国的想象!”
笑着握手,转身就捅刀
嘴上说着佩服,心里却越来越不是滋味。
美国精英们发现,中国早就不再是那个只会生产廉价衬衫和玩具的国家了。
中国的钢铁产量占了全球一半,制造业占比超过20%。在美国商场里,十件衣服里有四件是中国造。
更让他们睡不着觉的是,中国一边稳坐“世界工厂”的宝座,一边还玩了命地往高科技领域冲。
这种复杂的心态,让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变得像个精神分裂症患者。
2009年,奥巴马第一次访华,场面上你好我好大家好,他亲口承诺,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结果呢?就在他出发前的10天,美国商务部毫无征兆地宣布,要对中国的油井管,征收高达99.14%的反倾销税。
这种一边握手、一边挥拳的骚操作,把美国的底牌亮得清清楚楚。
嘴上全是合作,心里全是算计。
遮羞布,终究是扯掉了
2008年的那场金融危机,与其说是经济灾难,不如说是一面照妖镜。
它照出了美国内心深处的虚弱和不安。
它让那帮精英们彻底明白,“江湖已经变了”,光靠印钞和玩金融,已经摆不平这个世界了。
过去那种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从容,一夜之间荡然无存。
从那时起,美国不再假装客气,开始正视“中国太能干”这个事实。
之后的故事我们都看到了,特朗普上台后更是将这种对抗推向了高潮,贸易战、科技战接踵而至。
表面上的客套,成了一块勉强维持体面的遮羞布,底下早就已经是真刀真枪的较量。
笔者以为
就像王毅外长说的,中美关系,从来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
中国的发展,搭上了全球化的快车,反过来也给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创造了巨大的机会。
奥巴马回忆录里的那些文字,不过是历史档案里的一页注脚。
它折射出的,是一个时代转折的复杂光影,记录了一个守成大国面对新兴力量时的迷茫与挣扎。
它告诉我们,大国博弈,从来没有简单的剧本。
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那个任人摆布的棋子。我们已经能以平视的姿态,参与甚至影响全球规则的制定。
这个事实,比任何回忆录里的文字,都更加深刻,也更加重要。
股票配资门户推荐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