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跟着网上的高分推荐去某家餐厅,结果发现味道平平,甚至有点失望。或者看到某家小店门口排着长队,却不知道它到底是不是真的好吃。
现在,每天有上亿人打开高德地图不再只是为了查路线,他们正在用真实的行动投票,选出自己心中真正值得去的餐厅和小店。
这就是高德新推出的“扫街榜”,一个不需要你写评论,只需要你正常使用导航就能参与评价的新榜单。
想象一下,你和朋友约饭,打开高德地图搜索餐厅,然后跟着导航走到店里消费。
这一系列动作,搜索、导航、到店,甚至你之后是否再次光顾,都成了对这家店的真实认可。
高德扫街榜的创新在于,它不主要依赖那些可能被刷出来的文字评价,而是看用户的实际行为。
那些被很多人专门绕道去的店,那些能让顾客一次次回头的老店,那些藏在巷子深处却总有人能找到的宝藏小店,都会因为这个榜单而被更多人看到。
这种做法其实更接近我们线下找饭馆的真实场景。
有时候朋友会说“我带你去一家特别好吃的店”,而不是给你看一堆五星好评。
现在,高德把这种口耳相传的推荐方式数字化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越来越难以相信线上的餐厅评分了。
有的店明明味道一般,却有着全五星好评,而那些真正用心做菜的小店,可能因为不懂网络营销而被埋没。
一位在北京做了十年餐饮的老板告诉我:“现在不做点评推广就很难被看到,但做了又停不下来,每个月光在这上面的支出就要好几千。”
这种情况让不少用心做食物的店家很无奈,也让消费者很难找到真正的好店。
高德扫街榜的出现,某种程度上是在打破这种困境。
因为你很难为“专程前往”或“多次回头”这类行为刷数据,谁会为了给一家店刷好评,天天真的跑过去消费呢?
高德扫街榜的算法有点复杂,但原理很简单:既要看你做了什么,也要看你说了什么。
“做了什么”包括你是不是专门导航到这家店,是不是反复来过,是不是愿意为它花费更多交通时间。
“说了什么”则是你后续的评价,但系统会结合你的信用等级和评价质量来判断真实性。
这就形成了一个有趣的循环:你的行为影响榜单排名,榜单排名又帮助更多人做出选择,而这些人的选择行为又会进一步优化榜单。
在这个过程中,刷评价变得困难,而真实的好店更容易脱颖而出。
在杭州西湖区的一条小街上,有家叫“老王煎包”的小店已经开了十五年。
店面不大,只有四张桌子,但每天早上门口都排着长队。王老板从未做过任何网络推广,也不太会用智能手机。
扫街榜上线后,这家店突然迎来了更多顾客。原来,很多老客人的导航行为让这家店登上了“本地人常去”的子榜单。
王老板笑着说:“最近来了好多年轻人,说是从手机上看来的。我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找到我的,就是忙了很多。”
这样的情况在全国很多城市都在发生。那些靠口碑做了几十年生意的小店,第一次通过互联网被更多人发现,而且来的都是真正喜欢传统美食的客人。
你可能好奇,为什么是地图软件而不是专业点评平台率先推出这种榜单?答案藏在我们的使用习惯里。
想想看,当你决定去一家餐厅后,最后一步是什么?通常是打开导航软件指路。
高德正好捕捉到了从“决定去”到“到达”的整个过程,这个位置独一无二。
有业内人士分析,高德日活用户远超任何一家垂直点评平台,这些用户产生的导航和行为数据是个宝藏,现在高德终于开始挖掘这个宝藏的价值了。
从数据上看,大家对这个新榜单很买账。上线第一天就有数千万人使用,很多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通过扫街榜发现的宝藏小店。
一位用户在网上写道:“终于不用看那些千篇一律的点评了,跟着真正去过的人的选择,确实少踩很多雷。”这种声音代表了很多用户的心声。
不过也有不同观点。有人认为,完全依赖行为数据可能会遗漏那些新开的好店,因为它们还没有积累足够多的导航数据。
高德方面表示,他们正在优化算法,力求在“发现新店”和推荐“经过验证的老店”之间找到平衡。
扫街榜的价值不在于它又出了一个排名,而在于它试图用一种新的方式重建信任,在商家和消费者之间,在平台和用户之间。
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我们可能不需要更多评论,而是需要更真实的消费参考。
你的每一次导航,每一次专程前往,都在为这个更加真实的消费世界投票。
参考资料
1.湖北日报:《用脚投票才是真,高德推出扫街榜 武汉这些店排前列》
2.中国网:《阿里押注高德剑指美团腹地 重构本地生活榜单》
3.网易新闻:《阿里推出「高德扫街榜」意味着什么?为什么是高德迈出第一步?》
4.识微企业商情分析:《主打 “永不商业化”!高德扫街榜市场反响与舆情反馈深度报告》
5.江南晚报:《高德地图推“扫街榜”支持线下消费 无锡50余家烟火小店上榜》
(老A)
股票配资门户推荐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