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5日至8月4日,在东莞市教育局指导下,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联合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组织全市37所学校的84名运动员前往江苏省无锡市参加第二十六届"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活动总决赛。经过激烈角逐,东莞队延续强势表现,以4金、4银、4铜共12枚奖牌的战绩位列奖牌榜前列。除奖牌外,队伍还斩获一等奖52项、二等奖35项、三等奖30项、优胜奖42项,并有54名教师获评"优秀指导名师"。
本次比赛由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中国航空运动协会主办,吸引全国74支代表队共5137名青少年参赛,创下赛事规模历史新高。
夺金项目
展开剩余76%初级橡筋动力飞机
(中学女子组)
冠军:谭芊羽(东莞市汽车技术学校)
项目介绍:初级橡筋动力飞机是青少年航空模型竞赛中的经典项目,要求选手通过优化橡筋弹性势能转换与空气动力学设计,实现最长滞空时间。比赛模型以橡筋为动力源,结合轻量化机身与流线型机翼,考验选手对材料特性、模型形状及飞行姿态的综合调控能力。谭芊羽的模型以85.9秒的滞空时间强势夺冠,展现对弹性势能转换的精准掌控。
手掷滑翔机直线距离
(小学女子组/中学男子组)
冠军:万栩攸(石碣实验小学)、王精钰(沙田实验中学)
项目介绍:选手使用无动力滑翔机模型,依靠手臂投掷赋予其初始速度和高度。模型出手后完全依靠空气动力学原理进行滑翔飞行。比赛以模型从出手点到首次触地点之间的直线水平距离长短决定名次。万栩攸、王精钰分别以71.1米、118.6米的投掷距离夺冠。
飞翼滑翔机冲浪
(中学男子组)
冠军:邱柏淏(万江第二中学)
项目介绍:选手操控无动力飞翼布局滑翔机模型,在人工产生的上升气流(“浪”)中飞行。模型需尽可能长时间地停留在上升气流区域内,并沿规定路线飞行。比赛以完成规定路线或动作的最短时间或最高得分决定胜负,邱柏淏同学以5.2秒的极快速度完成冲浪任务,强势夺冠
此次佳绩不仅彰显了获奖者个人的拼搏与才智,更是我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生态繁荣、创新人才梯队建设成效的有力见证。这份荣誉既是里程碑,更是冲锋号——愿每位同学以模型为翼、以科技为帆,在知识的瀚海中破浪前行。
东莞科技模型(航空模型)队奖牌一览表
延伸阅读:
“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模型教育竞赛是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中国科协等部委支持,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主办,自1992年至今已举办25届,2022年9月纳入教育部公布的《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即“白名单”)。我市自2007年开始组队参加“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模型教育竞赛总决赛, 2007-2025年19年间共夺得108金、90银、77铜共275枚奖牌。
来源:东莞少年宫
发布于:广东省股票配资门户推荐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